熊熊燃烧的可燃冰,是这个世界上最神奇的能源。在人们的印象当中,水火永不相容,水能灭火,火亦能噬水。而可燃冰的神奇之处就在于,作为一块由水凝固而成且温度低于0℃的冰块,它竟然能够像蜡烛一样燃烧起来。实际上,它燃烧的程度比蜡烛要剧烈得多。
(相关资料图)
1810年,一位科学家在做实验时,无意间制造出了可燃冰。不过当时的人们并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所以也就没有在意。
1934年,美国人哈默·施密特在被堵塞的输气管道中发现了可以燃烧的冰块,这是人类首次发现可燃冰。
1968年,苏联地质学家在寒冷刺骨的西伯利亚麦索雅哈永久冻土层内发现了可燃冰,并在此后的十年内开始开发。
消息传出后,世界各国都开始研究和探索这种可以燃烧的冰。
可燃冰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冰,它只是外观像冰而已,同时由于遇火即可燃烧的特点,所以才被称作“可燃冰”。可燃冰其实就是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结晶物质。
可燃冰的形成必须满足三个基本条件:温度、压力和原材料。首先,可燃冰可在0℃以上生成,但超过20℃就会分解。而海底温度一般保持在2~4℃左右。
其次,可燃冰在0℃时,只需30个大气压即可生成,而以海洋的深度,30个大气压很容易保证,并且气压越大,水合物就越不容易分解。
最后,海底的有机物沉淀,其中丰富的碳经过生物转化,可产生充足的气源。海底的地层是多孔介质,在温度、压力、气源三者都具备的条件下,可燃冰晶体就会在介质的空隙间中生成。
可燃冰在自然界广泛分布于大陆、岛屿的斜坡地带、活动和被动大陆边缘的隆起处、极地大陆架以及海洋和一些内陆湖的深水环境。
在地球上,大约有27%的陆地是可以形成可燃冰的潜在地区,而在海洋中约有90%的面积也属于这样的潜在区域。仅在海底区域,可燃冰的分布面积就达4000万平方公里,占地球海洋总面积的 1/4。2011年,世界上已发现的可燃冰分布区多达116处,其矿层之厚、规模之大,是常规天然气田无法比拟的。
科学家估计,在全球范围内,可燃冰的储量是现有天然气、石油储量的两倍,足够人类使用1000年以上。
而我国的可燃冰储量十分可观,位居世界第一。据初步预测,我国海域可燃冰资源量约为800亿吨石油当量。位于我国南海北坡的海域是可燃冰富集区,预测储量约194亿立方米,相当罕见。在陆地上,我国冻土区内也蕴藏着大量的可燃冰,2009年专家就曾预估,青藏高原的可燃冰储量达到350亿吨石油当量。
相比传统能源煤炭和石油,可燃冰最大的优势是污染小、热值高。科学实验数据显示,可燃冰燃烧之后,仅会生成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水,污染远小于煤碳、石油等,对环境的污染极低。但是,它产出的热量要比传统能源高出10倍,1立方米可燃冰可转化为164立方米天然气和0.8立方米水。
在全球能源资源紧张、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大背景下,可燃冰作为一种储量丰富、热值极高、污染极低的新型能源,如果能够被人类大规模开采利用,必然将会改变全球能源格局。
然而当前,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国都还没有大规模开采利用可燃冰,这是为什么呢?
主要原因是可燃冰通常分布在自然环境恶劣的区域,比如几百上千米深的海洋底部,开采难度极大,目前世界各国都对此保持非常谨慎的态度。
可燃冰的开采方法有很多,比如热激发开采法、减压开采法、化学试剂注入开采法、CO2置换开采法和固体开采法等。但是,这些方法在技术上和经济上都还不够成熟。
可燃冰的开采会改变其赖以赋存的温压条件,引起天然气水合物的分解。在可燃冰的开采过程中,如果不能有效地实现对温压条件的控制,就有可能产生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比如温室效应的加剧、海洋生态的变化以及海底滑塌事件等。
对于人类来说,可燃冰的大规模开采利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过令人鼓舞的是,我国在可燃冰的开采利用方面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
2017年,我国“蓝鲸一号”在南海区域进行可燃冰试采作业。此次作业连续试开采60天,累计产气超过30万立方米,取得了持续产气时间最长、产气总量最大、气流稳定、环境安全等多项重大突破性成果,创造了产气时长和总量的世界纪录。
2020年,我国又在南海神狐海域进行了第二轮可燃冰试采作业。本轮试采1个月,产气总量达86.14万立方米,是第一轮60天产气总量的2.8倍。试采攻克了深海浅软地层水平井钻采核心关键技术,实现了产气规模的大幅提升,为生产性试采、商业开采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我国也由此成为全球首个采用水平井钻采技术试采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的国家。
责任编辑:
关键词: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手机版 投诉文章:435 226 40@qq.com
Copyright (C) 1999-2022 baidu.baiduer.com.cn baidu爱好者 版权所有 联系网站: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