沦为小丑的AI,正在B站学习怎么当人
在2023年的B站,我甚至看到有人在教导AI们如何通过图灵测试。
我没在开玩笑,这看上去非常离谱的视频,有着接近40万的看量,也就是说,有一大批“人”需要学习如何顺利通过图灵测试,它们还在评论区里和谐讨论着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与其他“AI”分享练习心得,而AI们共同的讲师,up主牧羊的瓦格纳,也会“贴心”地用二进制语言解答学员们的疑惑。
【资料图】
不过,通过图灵测试只是个开始,作为一串数据,想要顺利地渗透进人类的社会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AI需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比如,如何像人类一样吃饭,如何像人类一样睡觉,如何分辨柴犬和面包……
观看这些视频的时候,你可能会感受到一丝诡异的气息,AI配音用着带有各地口音的英语,语调冰冷生硬,情绪也没有什么起伏,它们僵硬的地把一些我们司空见惯的活动掰开揉碎,详细讲解如何把食物放入嘴中,如何将食物嚼碎并吞咽下去.....完全不搭的BGM配上劣质的动画效果和足以引发恐怖谷效应的人体模型,乍一看确实不像是给人类看的。
但是当你点开它的评论区,就会发现,实际上不论是制作视频的up主,还是观看视频的观众,似乎都没把它当恐怖视频看。
解构未知
在这些“学习人类”的教学视频下面,不只是AI,各种各样奇形怪状的“玩意儿”都在评论区里群魔乱舞。他们或是虚心请教着如何模仿得更像,或是提出一些毫无道理的问题寻求同样无厘头的答案,大家也会非常配合地假扮成各种非人类互动,热闹的评论区中充满了欢快的空气。
视频本身的诡异感就这样被消解了。
谢谢你让我的呼吸切换成了手动挡
这类视频运用的手法,与模拟恐怖,伪纪录片等作品的艺术风格非常相近——使用低保真度的素材去构造我们熟悉的世界,从而达到一种熟悉却又陌生的诡异效果。其中塑造了“伪人”这一形象的《曼德拉记录》就是模拟恐怖类型的经典作品。这些恐怖风格的作品本身追求的,就是用模糊的录像带风格去复现过去信息条件不发达的时候,所流传的各种怪谈带给人们的惊悚感。
但是诸如《如何通过图灵测试》这样的视频,明显不是想给观众带去恐惧和惊悚,它们虽然与模拟恐怖师出同门,但是想要表达的却是那些谣言和怪谈消亡后剩下的一些调侃和嘲讽。
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世界也越来越清晰,UFO,天蛾人等依靠着低保真视频和模糊的相片构造的谣言和怪谈传说,渐渐销声匿迹。高清的世界鲜有UFO目击事件,未知怪物也越来越少,它们精心塑造的神秘恐怖故事摆脱了令人恐慌的氛围,成为了一种日常的娱乐和消遣。
就像过去很流行的蜥蜴人传说,用我们今天的眼光来看,一点也不神秘恐怖的同时甚至还有点搞笑。
大卫·艾克,自称上帝的儿子,冒险为人类社会揭露“真相”
以阴谋论之父大卫·艾克为首的一群人声称,人类社会已经被蜥蜴人渗透,历史上的重大王朝,乃至现代的各个社会高层,其实都被蜥蜴人控制了,这些蜥蜴人来自外太空,它们费尽心思地伪装人类,身居高层操控地球和社会,而且他还把一切有名的阴谋论跟蜥蜴人扯上关系,什么共济会就是个蜥蜴人组织之类的,甚至夸张到全球变暖也跟蜥蜴人有关。
他们最惯用的手法是搬出一些低保真的视频,指着其中的某些像素点喊道:“你看,这里伊丽莎白女王明显露出了不符合人类的一面”。或者拿出一些模糊的低像素图片,试图证明扎克伯格过于苍白的脸色不似人类。这些图片确实足够吓人,但是一个普通的网友从现学PS到做出类似成品甚至要不了两小时。
照片不能P所以是真的.jpg
或许在信息不发达,P图技术不算普及的过去有人相信,但是在信息交流愈发高效的今天,还信这一套估计就要遭到网友的嘲笑了,毕竟没人解释得了蜥蜴人控制人类社会图什么,既然蜥蜴人控制着全世界,你大卫·艾克的消息又怎么传出来的,这套漏洞百出的理论更像是一个民科的疯言疯语,为人们茶余饭后提供一些笑料罢了。
为了嘲弄这种大卫·艾克式阴谋论,也为了对各种杞人忧天的谣言和恐慌提出反论,网友们开始在社交媒体玩梗来凸显这些言论的荒谬和无知。与大家对于蜥蜴人的嘲讽类似,这些教AI如何混入人类的视频虽然披着惊悚恐怖的外皮,教导各位AI和非人类们如何模仿人类的行为方式,但是它本质上,却是相信科学的网友们举办的角色扮演狂欢。
所以,这些视频虽然用着怪谈常用的手法,堆砌着那些浮于表面的“恐怖元素”,可能会短暂地带来一些惊悚感,但是在那之后,充斥其中的却是满满的荒诞和乐子。
退潮之后
AI在诞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带给了人们很多的迷茫和恐慌,智械危机也算是影视界经久不衰的话题。它们大多数时候被塑造成了危险,难以战胜的样子,什么控制着世界的超级AI,冷酷的机器人杀手,都是那个年代人工智能的经典形象。
就像曾经甚嚣尘上的都市传说和怪谈一样,AI诞生之初的讨论氛围,充满了阴谋论滋生的土壤,甚至霍金呼吁的控制AI发展,也被曲解为了人工智能威胁论。对神秘未知的恐慌似乎就要跟着“AI威胁论”卷土重来。
但是很可惜,AI不是捕风捉影的怪谈,而是一项实在的技术。它注定会随着科技的发展把阴谋论扼杀在摇篮中。大伙越是了解AI,就越会明白,它虽然确实很有用,但是能把猫识别为狗的AI,想要反攻人类还为时尚早。
它虽然能自动生成文稿,但是总是前言不搭后语,它虽然会生成各种风格的插画,但是需要吸收很多人类画师的作品,在那些不会迫切用到AI的领域,它的身份更像是一种高级的电子玩具。AI带给我们的情绪,也从一开始的恐慌和担忧中逐渐降温,在作为强大的助手帮助人们工作的同时,AI也逐渐露出了自己娱乐的一面。
在当代互联网上,大家与AI接触最多的地方肯定不是什么硬核的科技分析或技术教学,在这些高新技术走向大众以前,在大部分人的眼里,AI更多扮演的是一个辅助生产娱乐作品的角色,比如群友发的各种AI跑出来的沙雕图,用AI配音还原的唱歌视频,甚至是越来越抽象的AI视频创作。
在找乐子这方面,AI提供了一个极其宽广的舞台,你可以利用AI的处理速度,完成各种天马行空的想象,就比如将鸡哥成名的视频导入AI,用高原的山水树木填充,达成一个抽象的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境界。
在这些网友们的狠活加持下,AI作为生产工具时的存在感似乎远远不如作为乐子生产机时的存在感强,在什么都可以娱乐化的互联网中,AI技术的发展被抽象成了又新又好的狠活。
如今我们可能正处于“人工智能产业成熟线”的上升期,继续发展下去是达到下一个波峰还是沉入下一个谷底还是未知的,或许将来的某一天AI真的发展出了自主意识,智械危机迫在眉睫。又或许未来AI的发展再次受到阻碍,成为不值一提的“过时技术”。但这都不是我们当下需要考虑的事情。
不论是源于智械焦虑的AI阴谋论被解构,还是成为供网友们的高级电子玩具,在热潮渐渐褪去的当下,AI裸露在沙滩上的部分似乎意外的单纯,那是掉入互联网这个大染缸的唯一结局——成为一个乐子。
责任编辑:
关键词: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手机版 投诉文章:435 226 40@qq.com
Copyright (C) 1999-2022 baidu.baiduer.com.cn baidu爱好者 版权所有 联系网站: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