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红利早已过去,曾经互联网的蓝海,早已成为红海。
(相关资料图)
当前,我国网民规模相当庞大,理论上足以让一家互联网企业吃喝不愁。可是,我国互联网相关企业还是太多了,根本不够分。
企查查数据显示,我国现存互联网相关企业足足有1366万家,而我国网民才有10.32亿,按平均算法来算的话,每一家企业只能分到可怜的80人。
在腾讯、阿里、头条这些互联网巨头的蚕食下,可供中部和底部的互联网企业瓜分的网民群体其实剩不下多少。
在网民总体体量固定的情况下,也就决定了互联网平台的用户数据不会无限增长,其数据只会无限接近网民数据。
以微信用户为例,回看微信2012年至2021年活跃用户数据时会发现,在2013年、2014年其同比数据增长超过100%,而在2022年第一季度,微信及WeChat月活跃用户只是同比增长3.8%,如此缓慢的数据增长着实让人担忧。
面对当家主打微信增长乏力,这也让一向以温文尔雅形象示人的马化腾坐不住了,在前两天的腾讯内部会议上,围绕降本增效的主题,连放狠话。
腾讯不仅拥有两款国民社交APP、更是拥有赚钱机器游戏业务,基本可以稳坐泰山。
这时,腾讯跳起来要降本增效,无疑是向大众传递一个信号,那就是互联网已进入下半场,流量为王正在从“效率为王”、“现金为王”转变。
01
—
互联网人口红利,已到尽头
从2012年至2022年的十年间,我国网民增长了83%,也诞生了许多龙头骨干企业和科技型独角兽企业,有近10家企业跻身全球互联网企业市值前30强。
互联网人口红利的带动下,腾讯拥有了微信、QQ两大社交APP、阿里拥有支付宝这一国民支付软件、百度拥有使用率最高的百度搜索引擎。
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也因此成为了最有代表性的中国互联网三巨头“BAT”,在巅峰时期时他们的市值都曾过万亿元,一时风头无量。
不过对于成熟的美股、港股市场而言,股价炒作的是增长预期。
当互联网人口还没有饱和的时候,这些巨头的股价已经提前兑现了增长预期,股价开始上升乏力,渐渐形成一个大顶,差点抄了许多抄底投资者的家。
正当这些老牌巨头还在沉迷于互联网人口红利中时,一大批新兴互联网企业纷纷站了出来开始与老牌巨头抢市场。
其中,以字节跳动的动作最为频繁,不仅拒绝了腾讯的投资,更是丝毫不掩藏自己的社交野心。
在新老互联网巨头的对决中,腾讯与字节跳动系的斗争可谓是有来有回。
当字节跳动打造出今日头条、抖音这类热门APP后,腾讯推出腾讯看点、天天快报之类的资讯平台试图以自身庞大的用户体量阻击今日头条;
在视频产品上,腾讯更是推出有微视、flash cafe、QIM、DOV、摩卡酱、猫饼、莫声、腾云小视频、餐中视频、小时小视频、yoo视频、音兔、happpy、时刻视频多达15款APP来在短视频平台下猛注。
可结果都是以腾讯失败告终,节节败退的腾讯干脆以“打扰用户为由”封禁字节跳动系app在微信中的分享。
在腾讯内部会议上,马化腾甚至称视频号是全公司的希望,未来要在短视频领域持续加大投入。也是为了继续讲好短视频增长这一故事来提振资本市场对公司的信心。
02
—
巨头贴身肉搏,拳拳到肉
在互联网上半场,以流量为王、以用户增长为王。当互联网人口红利走到末期,互联网企业靠2C挣钱的模式开始“失灵”。
与日俱增的获客成本,大把大把的钱砸到市场中去,却拉不回来一个新用户。
过高的获客成本导致利润率开始下滑,赚钱效应降低导致资本市场对公司股票失去信心,纷纷用脚投票匆匆离场。
当没有增长或增长放缓以后,巨头们开始投资自身主营业务以外的生意,比如开拓新产品抢占对方的领地。
腾讯与阿里相继推出了功能类似的产品,来抢夺对方以2C为主的存量市场,在各个细分领域展开了激烈碰撞,几乎拳拳到肉。
在音乐层面,阿里曾推出虾米音乐,腾讯则有酷狗音乐和QQ音乐;
在中长视频平台层面,阿里入住优酷,腾讯则有自身的腾讯视频;
出行工具层面,阿里有高德地图,腾讯有腾讯地图;
甚至是在腾讯的当家主打社交产品上,阿里都推出了钉钉类似的社交产品。
当然,这对于互联网巨头们来说,靠产品抢占市场还不够尽兴,还借助上市和主营业务带来的现金流成立战投部。
先在市场上对自己形成威胁或者利于主营业务发展的公司发起一波买买买,来巩固自己的巨头地位,其次是大量资金投资初创公司提前卡位。
在新兴头部互联网企业中,几乎都能看到腾讯、阿里或者百度的身影,形成了以巨头为首的企业集群,如阿里系、腾讯系。
这两家不仅在产品层面抢占市场,在新兴行业和新领域展开了你争我赶的布局,比如下图阿里和腾讯在新零售领域各自的布局。
在战略投资布局的带动下,为互联网巨头企业们带来了不菲的投资收入。
以腾讯为例,腾讯先后投资过公司多达250家之多,其中不乏已经成为头部企业的美团、京东、快手等企业。
03
—
即便万亿巨头,也难逃一“降”
在最近这几年,数字化的浪潮此起彼伏,“开源节流”、“降本增效”可以称得上高频词汇了,频频出现在各大媒体头条中。
其中,数字化实施主体多为煤矿、制造这类传统行业企业和政府相关部门,他们想借数字化转型这条路线,来实现降本增效。
在互联网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向外拓展收效甚微的背景下,以高效著称的互联网企业终究还是难逃降本增效的宿命。
降本增效中,最先开始的便是裁员。
在2022年年初互联网企业的第一波裁员潮中,腾讯预计裁员10%-30%,裁员则涉及PCG(平台及内容业务事业群)、CSIG(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
阿里裁员30%,裁员包括MMC(社区电商)、飞猪等业务。阿里、腾讯裁员的消息也因此冲上微博热搜。
截至三季度末,阿里减员15000人,腾讯减员近4000人。
曾经无数人向往的互联网大厂,在2022年可谓是裁员重灾区,许多校招刚进去的新人还没报到几天,项目便被裁撤,可谓是“哀鸿遍野”。
降本增效,并不是只降低用人成本,同样要减的还有运营成本。
有媒体统计,仅在今年腾讯就关停了超过40个项目,包括QQ影音、小鹅拼拼、看点快报、幻核、掌上wegame等应用,而游戏方面也是关停了几十个项目,比如捕鱼来了、QQ连连看、QQ堂等诸多游戏。
互联网巨头们之所以是巨头,是因为它们除了核心产品外,借助庞大的现金储备投资各个行业的新兴项目,延伸出了属于各自体系的商业版图。比如腾讯系,阿里系,百度系,头条系等等。
但在今年,这些巨头开始卖出持有的其他公司的股票,缩减投资范围。
其中,引起轰动的便是腾讯控股以2500亿分红的形式,如同清仓般减持京东美团;也有阿里退股优酷这类视频独角兽企业。
除了缩减投资范围,回归主营业务外,巨头们也开始裁撤投资部。在字节跳动裁撤战投部门后,有媒体传闻阿里巴巴的战投部也将被裁撤。
此外,在腾讯内部会议上,马化腾当场否定了买量的故事,对互联网企业的买量增长模式投了反对票,并表示,腾讯以后任何业务(包括IEG)都不要再跟他提买量的事情。
由此可见,以腾讯为首的互联网巨头正在抛弃买量的传统故事,开始聚焦降本增效高质量发展的故事。
04
—
未来的增长点在哪里?
当前,互联网巨头遭遇增长困境,那么他们的未来增长点在哪里呢?
从目前来看,巨头们的增长点主要集中在出海、和2B/2G这两个核心上。
在出海选择上,新兴巨头大多会选择这条道路,因为他们还是采用犀利的2C赚钱模式,通过海外用户增量来刺激增长。
比如拼多多在国内增长放缓的时候,选择打造海外版拼多多,以出海的形式获取用户和主营业务增长。
在2B/2G层面,传统互联网巨头大多会选择这条路。
当2C业务日趋成熟,巨头们开始借国内新基建、数字化东风,以技术推动政企数字化升级,比如腾讯有腾讯云、阿里有阿里云,两家云服务业务正在不断与政企合作。
从腾讯控股披露的三季报来看,三季度腾讯控股金融科技与企业服务板块实现营业收入约448亿元,同比增长4%,再超网络游戏板块收入,成为第一大业务。
总体而言,在互联网下半场,对于巨头们来说,核心目标不是四处出击,而是降本增效,自我审视,回归主营业务。
同时,在出海和2B/2G等产业互联网领域,寻找下一个增长点。
责任编辑:
关键词: 视频产品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手机版 投诉文章:435 226 40@qq.com
Copyright (C) 1999-2022 baidu.baiduer.com.cn baidu爱好者 版权所有 联系网站: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