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微信,似乎任何分析都离不开张小龙此前所说过的种种言论。但事实证明,无论是“中国最懂产品”的张小龙,还是曾经作为“用完即走”工具的微信,在经历了多年的产品不断迭代后,曾经的“初心”和产品定位已然在慢慢发生改变。
曾经微信的slogan是将自己描述为“一个生活方式”,不仅提供内容、而且提供服务,但如今在内容里还出现了越来越多样化的广告。
自今年以来,微信动作最为频繁的莫过于广告团队了,从年初的“朋友圈‘摇出惊喜’广告”、“朋友圈出框式广告”,再到日前刚刚推出的“朋友圈橱窗广告”及“朋友圈点赞互动广告”,不难发现推出已7年有余的朋友圈广告不仅成为了用户朋友圈的“常客”,而且还迎来更为多花样的形态,以适应品牌方的各种需求。
(资料图片)
此外,围绕微信内搜索“搜一搜”的商业化探索也在明显变多。此前在7月,微信广告上线搜一搜超级品牌专区,使得“搜一搜”承担了连接用户与品牌的入口,并通过用户的主动搜索行为来帮助品牌建立微信生态中的“门户”,直接引导至小程序、公众号等渠道。
紧跟着,支持竞价推广的微信搜索结果广告上线,也标志着用户的主动搜索将优先匹配参与竞价的广告主。由此不难发现,微信搜索也开始对品牌的高效曝光和流量获取“明码标价”了。
目前,微信搜索结果广告支持6种推广目标,包括公众号推广、销售线索收集、商品推广、品牌活动推广、应用推广和小游戏推广,并支持原生推广页、微信小程序、自定义链接3种落地页类型。而随着微信搜一搜从早期只能搜索本地聊天记录与联系人,陆续发展为包括朋友圈、公众号、小程序、视频号等在内的“全局搜”,微信俨然也尝试起了与搜索引擎一样的生意。
事实上,在微信广告频繁“上新”和大力构建搜索能力背后,多少可能也与腾讯的业绩表现息息相关。
不久前,腾讯方面发布了2022年第三季度财报。其中显示,报告期内其营收为1401亿元、同比下滑2%,净利润399亿元、同比增长1%。自去年第四季度以来,腾讯的营收已经连续四个季度下跌,净利润也已连续下跌三个季度、直到第三季度才重新实现了同比增长。
腾讯方面在财报中指出,第三季度公司进行的调整初见成效,比如在视频号中推出信息流广告,在国际游戏发行上取得突破,并通过降本增效措施,重新聚焦核心业务,有效控制成本增长。从中不难发现腾讯对视频号信息流广告的强调,再结合近年来微信的诸多商业化举措,也难怪有观点认为,或许微信也走到了需要更多收益的阶段。
在降低成本方面,腾讯今年已经先后砍掉了数十款产品及服务,其中包括《QQ堂》、小鹅拼拼、搜狗地图、企鹅电竞等。当然,放弃这些产品/服务或许是出自“降本”的考虑,试图将资源更多的集中在重点产品上。而在重点产品的“开源”上,除了腾讯云B端产品普遍涨价,要求部分部门自负盈亏,甚至腾讯会议也已开始面向C端收费,企业微信也正式拉开了商业化的大幕,推出了微盘扩容收费、面向大型企业的根据人数付费等服务。
就在今年第三季度的财报电话会议中,腾讯方面也表示,腾讯云正在为企业客户提供“企业微信+腾讯会议+腾讯文档”的捆绑付费订阅服务,但成熟的商业化还需要较长周期。
而微信作为腾讯社交版图中几乎最为重要的一个部分,自然也需要在营收方面做出更多的贡献,而不是停留在张小龙此前所说的“互联网企业都想着流量变现,只有微信一直坚持产品原则”那样。
事实上,自今年以来微信的诸多更新已不再只是围绕用户体验。自年初微信公开课上,微信方面宣布“‘搜一搜’将持续去理解和挖掘微信生态内有特色的、优质的内容和服务,精准直达给用户”开始,其诸多举动也开始更多的服务于广告主和商家,而“搜一搜”变现能力渐趋成熟的标志,无疑便是“搜索竞价广告”的推出。
那么逐渐开启商业化尝试的微信,算是背离了初衷吗?
其实微信在此前数年里的确也做到了足够克制,因为早在2018年微信的月活用户就已超过10亿,而今更是突破了13亿用户账户数量的大关。手握如此庞大的用户数量和极高的用户黏性,微信此前显然也拥有商业化的底气。
但与其停留在那个曾经极简、更强调“用户价值”的微信里,显然不如检验微信是否“能做很好的商业化,而不是基于骚扰的、基于流量变现的商业化”。
并且微信也终归不太可能停下商业化方面的探索,毕竟除了广告业务外,无论视频号、公众号、小程序,还是刚刚推出的微信键盘,都具备进行更多探索的空间。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责任编辑:
关键词: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手机版 投诉文章:435 226 40@qq.com
Copyright (C) 1999-2022 baidu.baiduer.com.cn baidu爱好者 版权所有 联系网站:435 226 40@qq.com